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
编者按
团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要求,在履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职能中强调把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与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结合起来,把关注个案与关注普遍性的权益问题结合起来,把代表和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制度性安排(“三个结合、一个制度性安排”),在全国普遍开展了“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面对面”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成为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就青少年相关问题赴云南开展专项调研。
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代表团中央作了《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服务青年迫切需求》的大会发言,以提案的方式,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经济政策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制定出台具有即时效应的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系统规划推进就业创业培训工作等对策建议,引起与会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各省级团委也围绕同一主题,通过大会发言、提案等方式,提出具体建议。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答复办理,取得明显成效。
这是全团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下简称“面对面”)的一个缩影。由团中央倡导开展的“面对面”活动是引导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是建立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制度性安排的重要举措。团十六大对“要探索建立依靠各级青年人大代表和青年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提出了要求。《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共青团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协调制度。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青少年意见,形成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成果,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反映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团中央在全国组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探索形成一个全新的全团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统一活动品牌。
品牌内涵之一:
畅通拓展“听”的渠道
如何了解和把握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反映他们的意愿呼声,进而做好引导青年的工作,是值得各级共青团组织共同思考的问题。“面对面”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针对广大青少年普遍性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准确掌握信息。
团福建省委及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团组织开展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两个专题调研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团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青少年权益状况大调研。重庆、苏州等地团组织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作用,开通“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专项热线收集青少年意见。团山东省委依托山东共青团网站开通了“面对面”活动专题网页,广大青年可以登录网站,通过网络互动发表意见建议。
2009年1月16日,浙江省政协委员、团省委副书记徐旭走上省政协会议的发言席。短短9分钟的发言背后,是共青团界别联合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引导和扶持青年到农村创业就业、建设新农村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出炉前,经历了近两个月、遍及5个地区的调研,形成了两万多字的调研报告。
团山西省委一年来开展“面对面”系列活动20多次,收集各类涉及青少年的意见,形成重要建议350多条,各级人大、政协提案议案、超过30件。
团河北省委通过《燕赵都市报》向社会公开邀请青少年代表参与活动,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报名人数达150多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
西藏、海南团组织则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在城镇的中务工青年和在校学生的困难和难题开展调研。
品牌内涵之二:
探寻沟通交流的新方式
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的组织化渠道和制度化安排办事是“面对面”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各地坚持通过组织化渠道邀请代表、委员参加活动。一些省市团委通过定期送阅信息、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工作汇报等方式,加强与人大政协和代表委员的日常交流,一些省市团委与人大、政协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并建立了对提出有关青少年的提案和建议的代表委员进行回访的制度,强化和巩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为“面对面”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联合区人大、区政协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定期开展“面对面”活动,内蒙古还在各盟(市)建立“面对面”工作联络员制度。团重庆市委在“两会”期间,联合人大、政协有关部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对青少年工作的视察。团江西省委在“面对面”活动的基础上还建立了青少年权益使者联席会议制度。团北京市委联合市政协成立青少年工作小组,组织关心青少年事务的委员开展调研,提出有关青少年的提案。辽宁、广东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青少年事务顾问”、“青少年成长导师”的方式,探索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
团山东省委积极争取省人大、省政协的支持,与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意见》。
9月初,团云南省委主动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等重要专题纳入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的工作内容,并配合代表准备相关议案、建议,积极推动在“面对面”活动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青少年问题的解决。
品牌内涵之三
探索“说”的途径
参与“面对面”活动的主体是共青团、青联系统的人大代表和共青团、青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在各地有特色的活动中,各级团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活动主题,向参加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团组织的调查、分析和意见建议,广泛争取支持,并努力形成较为一致的思想认识和成果。
河南在团省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将共青团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拟提交的提案建议编印成册供与会人员参考并提出修改意见。山东在省、市青联组织中成立了青少年权益工作组,聘请青联组织中的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成员,成为一支相对固定、经常联系、积极参与“面对面”活动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陕西建立了全省共青团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根据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委员参加。安徽、福建、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团组织在“两会”前,通过座谈会或通气会的方式,向共青团、青联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介绍情况,凝聚界别和团体共识。
“两会”前夕,团重庆市委统筹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事关青少年普遍性权益的人大议案10篇、政协提案12篇;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共青团统筹本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达100余件,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青年舆情。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团福建省委通过政协委员的渠道,在地方“两会”上提出关于青少年事务的提案26件,其中关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提案有9件,比往年有明显增加。
团甘肃省委向省人大提出的《甘肃省弱势青少年群体救助方案》的议案,数据翔实、操作性强,被人大立案并由政府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在“两会”期间,各级团组织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运用发言、建议、联名提案等方式,围绕经过充分酝酿达成共识的内容进行广泛呼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在本级“两会”上共提出建议提案114件,其中确定立案97件。这些提案建议突出地集中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领域,反映了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