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话题: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
-
“青年话题”创刊至今已有8年。光阴荏苒,当一个版面同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之时,回首它所走过的岁月,心中难免有感慨。
我不是“青年话题”的首任编辑,它的创刊者李方、马少华等,如今已经离开报社,话题的编辑,也已经换了好几拨。可能我们都有离开的一天,可我相信,话题将是大家共同珍藏于心的美好记忆。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青年话题”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写作方式的兴起与繁荣;它所秉承的“公民发言”的办刊理念,被受众和业界广泛认可。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依然是版面坚持的方向。
“青年话题”的发刊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一只张开听您说话的耳朵。无论是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我们欢迎不拘形式、不论长短的观点和意见”。关键是‘不同’。‘不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包含着思想解放和论争的正当秩序,包含着新闻媒介求新求异的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意义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
“人微言轻”和“人云亦云”,或许可以算做我们的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希望社会向着民主、法治、平等发展,希望每个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受到尊重,而一个公民社会的建立,要从“人人都有权利表达”开始。很多人会提及话题版刊发的一些文章,比如《国旗为谁而降》、《官逼民富》、《我们不能在近现代史上丧失发言权》、《请理性对待郎咸平》等,它们不是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而是平民百姓的观点表达和真实声音。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公民都有发言的权利,这就是“青年话题”的力量所在。
这些年里,公众和我们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它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构成的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会受到某种限制。“青年话题”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人说话,让观点争论和碰撞,这就是交流的最大意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不同”——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管说者的声音是大是小,是强是弱,他们都平等独立。
有了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才会有社会最终的进步与民主。 (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
-
青年话题精华文章 回顾
-
- ·我眼中的2013年中国年度汉字:网[12-30]
- ·和解才能殊途同归[12-30]
- ·功利的艺术教育扭曲了艺术[12-30]
- ·谁动了我的年假[12-30]
- ·解决拆迁难题 美国经验也不靠谱[12-30]
- ·好歹让孩子们暖和地读完这学期[12-30]
- ·“豪华大楼”与县委旧大院都是一面镜子[12-30]
- ·“黄金树”[12-30]
- ·狠刹私人会所歪风[12-30]
- ·远没到“官不聊生”这一步[12-30]
- ·官员出访“规矩”要细密更要公开[12-30]
- ·众多体育明星被骗难道只因贪心[12-30]
- ·构筑大国粮食“安全阀”[12-30]
- ·道德不是权利的对立面[12-30]
- ·“小狗当行长也赚钱”何以破解[12-30]
- ·大修行诉法能否推动审判独立[12-30]
- ·崔永元调查转基因食品:真相还在路上[12-30]
- ·小小台历,就是一个风向标[12-30]
- ·政府态度关乎乡村小学去留[12-30]
- ·无法“私人订制”的贺岁档[12-30]
- ·十几个部门规范不了学生午餐?[12-30]
- ·新型城镇化要消除城乡新的不平等[12-30]
- ·拼凑[12-30]
- ·好学校应该给学生选择的自由[12-30]
- ·2013年度人物我选“中纪委”[12-30]
- ·该不该支持“知假买假”?[12-30]
- ·四六级考试担不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12-30]
- ·城市的吸引力不只取决于薪酬高低[12-30]
- ·去旅游景区学“廉政”?[12-30]
- ·政企分开才是国企改革核心[12-30]
- ·逃离[12-30]
- ·扼杀了个性,也就扼杀了教育家[12-30]
- ·《爸爸去哪儿》给父亲重新定位[12-30]
- ·尊重别人的表达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12-30]
- ·“害怕专家难以坦言”不是拒绝公开的理由[12-30]
- ·美国穷人如何获得高等教育[12-30]
- ·高房价治堵语不惊人死不休[12-30]
- ·读懂“灰霾罚单”要有幽默感[12-30]
- ·借机[12-30]
- ·“人肉搜索”不该要人命[12-30]
- ·合理的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发展[12-30]
- ·“父母官”称呼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12-30]
- ·建筑工高薪不过是个传说[12-30]
- ·合理的产权制度是民主政治根基之一[12-30]
- ·电视台有权封杀郭德纲[12-30]
- ·需不需要这一场“集体砸纲”[12-30]
- ·护身符[12-30]
- ·夸大所谓的“成功”是不负责任[12-30]
- ·最勤劳的中国员工为何“不敬业”?[12-30]
- ·官员提拔应先过环评关[12-30]
- ·“除夕不放假”的得与失[12-30]
- ·治理现代化对执政者提出新要求[12-30]
- ·是否延迟退休需要算大账[12-30]
- ·不承认鬼城≠没有鬼城[12-30]
- ·愁钱[12-30]
- ·“就近入学”在一次次重提中不知所终[12-30]
- ·制止“最低消费”与价格放开不矛盾[12-30]
- ·法官跟谁开房事关司法公正[12-30]
- ·如何给“三拍干部”算秋后账[12-30]
- ·让土地成为三农的“财富之母”[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