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话题: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
-
“青年话题”创刊至今已有8年。光阴荏苒,当一个版面同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之时,回首它所走过的岁月,心中难免有感慨。
我不是“青年话题”的首任编辑,它的创刊者李方、马少华等,如今已经离开报社,话题的编辑,也已经换了好几拨。可能我们都有离开的一天,可我相信,话题将是大家共同珍藏于心的美好记忆。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青年话题”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写作方式的兴起与繁荣;它所秉承的“公民发言”的办刊理念,被受众和业界广泛认可。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依然是版面坚持的方向。
“青年话题”的发刊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一只张开听您说话的耳朵。无论是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我们欢迎不拘形式、不论长短的观点和意见”。关键是‘不同’。‘不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包含着思想解放和论争的正当秩序,包含着新闻媒介求新求异的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意义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
“人微言轻”和“人云亦云”,或许可以算做我们的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希望社会向着民主、法治、平等发展,希望每个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受到尊重,而一个公民社会的建立,要从“人人都有权利表达”开始。很多人会提及话题版刊发的一些文章,比如《国旗为谁而降》、《官逼民富》、《我们不能在近现代史上丧失发言权》、《请理性对待郎咸平》等,它们不是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而是平民百姓的观点表达和真实声音。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公民都有发言的权利,这就是“青年话题”的力量所在。
这些年里,公众和我们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它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构成的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会受到某种限制。“青年话题”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人说话,让观点争论和碰撞,这就是交流的最大意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不同”——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管说者的声音是大是小,是强是弱,他们都平等独立。
有了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才会有社会最终的进步与民主。 (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
-
青年话题精华文章 回顾
-
- ·平行世界的“战争”[11-22]
- ·让利于民才有橄榄型社会[11-22]
- ·气象干预治霾:哪里的蓝天不靠吹[11-22]
- ·广场舞[11-22]
- ·革除影响独立审判的潜规则[11-20]
- ·辟谣并不能消除“鲜肺变黑肺”的担心[11-20]
- ·官员承诺“拒绝红包”民众不妨配合监督[11-20]
- ·环保官员举报污染企业的无奈[11-20]
-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1-20]
- ·天水“鼠标少年”为何遭退学[11-20]
- ·胜败之战,过了150年还没有结束[11-20]
- ·房“价”[11-20]
- ·高考制度改革准备好了吗[11-19]
- ·“全国通行”为何成超标征地理由[11-19]
- ·京沪高铁避让明皇陵很明智[11-19]
- ·伪造档案涉嫌犯罪岂能清退了事[11-19]
- ·司法体制改革没有退路[11-19]
- ·取消公费医疗对养老金并轨有何启示[11-19]
- ·“拼爹”[11-19]
- ·弟子举报院士:事实胜于立场[11-15]
- ·消防队用登高车救猫应算的几本账[11-15]
- ·公仆的待遇岂能自己说了算[11-15]
- ·“宅基地可买卖”误读背后的公共期待[11-15]
- ·传统媒体应在电商面前照照镜子[11-15]
- ·以竞争性分配杜绝“跑部钱进”[11-15]
- ·捐献遗体遇冷,仅因“人手紧张”吗[11-15]
- ·“一房四吃”是民生之痛[11-14]
- ·喧嚣时代要学会安静地休闲[11-14]
- ·亿元对赌:当天真遇见现实[11-14]
- ·医患避免在网络上强化“想象中的战争”[11-14]
- ·教会学生如何讲理[11-14]
- ·程序正义比测谎仪更可靠[11-14]
- ·农村养老不该被公共议题遗忘[11-14]
- ·扔人执法[11-14]
- ·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改革破除懈怠症[11-12]
- ·发言人“不说”容易引起质疑[11-12]
- ·恒大折桂,中国足球仍在路上[11-12]
- ·何必纠结于韩国泡菜申遗[11-12]
- ·语文学习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11-12]
- ·怒斥“蝗虫”的小编令人瞠目[11-12]
- ·信访排名取消后当地矛盾如何化解[11-12]
- ·摆谱[11-12]
- ·德育从教学生做好公民开始[11-08]
- ·“神回复”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11-08]
- ·“一霸手”的招呼值千万[11-08]
- ·欢迎节假日参观南京市政府[11-08]
- ·在追随“老邓”的日子里感受纯粹[11-08]
- ·靠特供拿奥运冠军不值得骄傲[11-08]
- ·别浪费了贪官这种“反腐资源”[11-08]
- ·敷衍[11-08]
- ·只会喊加税的专家成了“砖家”[11-06]
- ·你可能不知道的哈佛新生[11-06]
- ·转基因标识何必躲躲闪闪[11-06]
- ·民办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11-06]
- ·有些失败的经济预测同样值得鼓励[11-06]
- ·“反四风”省下来的钱怎么花[11-06]
- ·卖点[11-06]
- ·医疗资源的公平比免费更重要[11-05]
- ·毕业生的薪酬简单对比毫无意义[11-05]
- ·交规里的细节与驾驶员的德性[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