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话题: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
-
“青年话题”创刊至今已有8年。光阴荏苒,当一个版面同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之时,回首它所走过的岁月,心中难免有感慨。
我不是“青年话题”的首任编辑,它的创刊者李方、马少华等,如今已经离开报社,话题的编辑,也已经换了好几拨。可能我们都有离开的一天,可我相信,话题将是大家共同珍藏于心的美好记忆。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青年话题”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写作方式的兴起与繁荣;它所秉承的“公民发言”的办刊理念,被受众和业界广泛认可。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依然是版面坚持的方向。
“青年话题”的发刊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一只张开听您说话的耳朵。无论是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我们欢迎不拘形式、不论长短的观点和意见”。关键是‘不同’。‘不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包含着思想解放和论争的正当秩序,包含着新闻媒介求新求异的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意义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
“人微言轻”和“人云亦云”,或许可以算做我们的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希望社会向着民主、法治、平等发展,希望每个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受到尊重,而一个公民社会的建立,要从“人人都有权利表达”开始。很多人会提及话题版刊发的一些文章,比如《国旗为谁而降》、《官逼民富》、《我们不能在近现代史上丧失发言权》、《请理性对待郎咸平》等,它们不是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而是平民百姓的观点表达和真实声音。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公民都有发言的权利,这就是“青年话题”的力量所在。
这些年里,公众和我们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它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构成的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会受到某种限制。“青年话题”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人说话,让观点争论和碰撞,这就是交流的最大意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不同”——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管说者的声音是大是小,是强是弱,他们都平等独立。
有了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才会有社会最终的进步与民主。 (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
-
青年话题精华文章 回顾
-
- ·全城买米:让街头的善在全社会流淌[08-22]
- ·韩国为什么少见垃圾箱[08-22]
- ·想和局长一起去排排队[08-22]
- ·缺水之城不能总仰仗老天爷恩赐[08-22]
- ·精神病患者的回家路有多远[08-22]
- ·没有人和,中国走不到舞台中心[08-21]
- ·假若斯诺登无罪美国将会怎样[08-21]
- ·“苍蝇”影响生活,“老虎”关乎命运[08-21]
- ·“怎么一车人都不反抗”的指责有些冷血[08-21]
- ·千城一面叩问外行领导内行[08-21]
- ·抓回女高管,能否敲响外逃贪官的警钟[08-21]
- ·对立很容易,共赢才是关键[08-21]
- ·中日该如何面对未来[08-21]
- ·女性求职相貌歧视的应对之道[08-21]
- ·治理“空心村”不能牺牲农民利益[08-21]
- ·丘成桐吐槽机场拖沓不是“小事一桩”[08-21]
- ·战争解决不了所有问题[08-16]
- ·“中国很复杂”不是拒绝批评的借口[08-16]
- ·安倍们正在顺应暴政的潮流[08-16]
- ·用公积金挣的钱该怎么花[08-16]
- ·话语暴力撑不起舆论自治的脊梁[08-16]
- ·奔向世界一流的大学缺少了文明[08-16]
- ·告别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08-16]
- ·不妨将公车管理“外包”[08-16]
- ·“大师们”最近有点烦[08-16]
- ·楼顶别墅为何挺立6年[08-16]
- ·智慧城市建设热暗藏隐忧[08-16]
- ·绝不容忍挥霍的职务消费[08-16]
- ·贫困救助还应看支出[08-13]
- ·不要把长寿的希望寄托在长寿村[08-13]
- ·美国官员嫖妓如何处理[08-13]
- ·高校你了解“95后”吗[08-13]
- ·我们是否需要关于阅读的法律[08-13]
- ·规划能承受城市化之重任吗[08-13]
- ·别让微博成举报人的“救命稻草”[08-09]
- ·“揭私”反腐是否会将法治引向歧途[08-09]
- ·总有人不信考分“被调包”的真相[08-09]
- ·让民间资本有个好去处[08-09]
- ·用实力证明反垄断绝不手软[08-09]
- ·李光耀可以选择安乐死 我们能否[08-09]
- ·在“屠夫学校”上堂职业课[08-09]
- ·不必急着给互联网金融找“婆婆”[08-07]
- ·除了建“水泥航母”还能建啥[08-07]
- ·禁止传播监控视频,该不该[08-07]
- ·清华毕业生就不能当城管?[08-07]
- ·有慢的勇气 转型才有基础[08-07]
- ·规范出租车拼客不能只靠罚款[08-07]
- ·小学“神题”是教育的胡闹[08-07]
- ·法官集体招嫖,舆论莫被热闹遮望眼[08-06]
- ·私自监控法官算不算侵犯隐私[08-06]
- ·养老金并轨还要等多久[08-06]
- ·口若悬河的官员见了群众就“结巴”[08-06]
- ·警察枪击案背后的黑人种族困境[08-06]
- ·鎏金“王府”易拆 内心王府难除[08-06]
- ·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08-06]
- ·慎用刺激性话语,社会戾气会少一大半[08-02]
- ·缺少同理心让某些官员“见死笑”[08-02]
- ·谁最心疼上亿元的“水泥疙瘩”[08-02]
- ·审计风暴能否摸出“大鱼”[08-02]
- ·推动购买公共服务在规范中前行[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