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话题: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
-
“青年话题”创刊至今已有8年。光阴荏苒,当一个版面同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之时,回首它所走过的岁月,心中难免有感慨。
我不是“青年话题”的首任编辑,它的创刊者李方、马少华等,如今已经离开报社,话题的编辑,也已经换了好几拨。可能我们都有离开的一天,可我相信,话题将是大家共同珍藏于心的美好记忆。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青年话题”带动了“时评”这一新的评论写作方式的兴起与繁荣;它所秉承的“公民发言”的办刊理念,被受众和业界广泛认可。时至今日,这一原则依然是版面坚持的方向。
“青年话题”的发刊词中写道:这“是一个发表意见的场所,一只张开听您说话的耳朵。无论是脱口而出,还是深思熟虑,我们欢迎不拘形式、不论长短的观点和意见”。关键是‘不同’。‘不同’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包含着思想解放和论争的正当秩序,包含着新闻媒介求新求异的运作规律,更重要的意义是:思想进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只能使我们停在原地。”
“人微言轻”和“人云亦云”,或许可以算做我们的一种文化传承。大家都希望社会向着民主、法治、平等发展,希望每个人的权利能得到保障,受到尊重,而一个公民社会的建立,要从“人人都有权利表达”开始。很多人会提及话题版刊发的一些文章,比如《国旗为谁而降》、《官逼民富》、《我们不能在近现代史上丧失发言权》、《请理性对待郎咸平》等,它们不是专家学者的权威意见,而是平民百姓的观点表达和真实声音。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立场和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公民都有发言的权利,这就是“青年话题”的力量所在。
这些年里,公众和我们一起见证和评论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申奥成功、SARS、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刘涌案、医疗改革、房价暴涨、反垄断、超女、重庆钉子户拆迁,等等,在每一次的新闻事件的背后,都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人的观点和声音。它们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由众多普通人的视角构成的看待社会发展的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我”成为事件表达的主角。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自由表达观点的愿望会受到某种限制。“青年话题”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倾听“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让人说话,让观点争论和碰撞,这就是交流的最大意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拥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不同”——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管说者的声音是大是小,是强是弱,他们都平等独立。
有了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才会有社会最终的进步与民主。 (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
-
青年话题精华文章 回顾
-
- ·目前不宜打开房企再融资的口子[07-12]
- ·保护好青山绿水也是发展[07-12]
- ·李天一的新律师声明令人失望[07-12]
- ·教育有关部门别充当国外游学推手[07-11]
- ·公民参政尚未撩开常委会的面纱[07-11]
- ·才加固的盘江大桥何以垮塌[07-11]
- ·“雷同的道歉书”跟谁开玩笑[07-11]
- ·“小时代”的两面性[07-11]
- ·治理PM2.5 官员岂止戒烟这点作为[07-11]
- ·微博上的“坏消息综合征”[07-10]
- ·稳步世界500强的喜与忧[07-10]
- ·让检察官敢于“越级报告”[07-10]
- ·波士顿爆炸案高额赔偿金的启示[07-10]
- ·留美学法律不只是为了就业[07-10]
- ·连环境公益诉权都可能被垄断吗[07-10]
- ·我们向“好莱坞”学什么[07-10]
- ·请不要辜负自己尊贵的理性[07-09]
- ·高薪目前还难以养廉[07-09]
- ·器官捐献不能成为牟利的工具[07-09]
- ·对直播干部挨骂的三重期待[07-09]
- ·斯诺登事件与数据霸权[07-09]
- ·只是李娜们有点“任性”?[07-09]
- ·别让“拆迁暴富者”成“精神负翁”[07-09]
- ·依法征税是有限政府的灵魂[07-04]
- ·司法公开和公正是对每一个案件的追求[07-04]
- ·冤案中的司法职业操守考量[07-04]
- ·谁让高考变成博命游戏[07-04]
- ·西方的三争文明与中国的三和文明[07-04]
- ·台湾独立书店何以能存活[07-04]
- ·国民党抗战老兵理应得到优待[07-04]
- ·证实癌症与水污染相关后又该怎么办[07-03]
- ·让民众批评,首先去标签歧视[07-03]
- ·“县中”高考不再风光透露出的信号[07-03]
- ·住房信息岂能因“房多多”而敏感[07-03]
- ·民权有多重,民生才能有多重[07-03]
- ·涉嫌价格垄断的远不止洋奶粉[07-03]
- ·警车成为公车监管的盲区?[07-03]
- ·以改革限制学术江湖的权力之手[07-03]
- ·别把舆论监督演绎成舆论宣泄[07-03]
- ·自证清白的“全规办”能否抗击学术腐败[07-03]
- ·要相信追求真相的力量[07-03]
- ·环境公益诉讼的“独家”之忧[07-03]
- ·抵制虚假加分,不是一所学校的战争[07-03]
- ·“做好删帖工作”就能消除恐慌?[07-03]
- ·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06-27]
- ·“有趣”也许比“有用”更有价值[06-27]
- ·恐怖主义都有一套“神逻辑”[06-27]
- ·改造棚户区是“好钢用在刀刃上”[06-27]
- ·财政吃紧应勒紧钱袋而非乱伸手脚[06-27]
- ·信息技术越先进,公民隐私越危险?[06-26]
- ·公平的薪酬才能缓解青年的焦虑[06-26]
- ·面对“钱荒”,需忍一时之痛[06-26]
- ·PS毕业照是反教育行为[06-26]
- ·是否接受“谢师宴”决定权在教师[06-26]
- ·有法必依才能“同工同酬”[06-26]
- ·欧洲海洋文明在衰落?(下)[06-26]
- ·不怕污染的究竟是哪些“别人”[06-25]
- ·夺命的不仅仅是断头路[06-25]
- ·红旗渠源头污染背后的乡镇环保难题[06-25]
- ·谁来拯救“镇江最美古村落”[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