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yol.com/tplimg/zqb/1983.files/zqb_jplm_logo.jpg)
- 青年调查-这里报道民意
-
《青年调查》前身是1995年1月21日创刊的《调查·观察》专刊,这是国内新闻界第一块全国性民意调查报道专版。2004年6月改版,《调查·观察》更名为《舆情》。2005年7月更名为《青年调查》。
12年来,有十位同事先后担任过该版编辑,他们是马明洁、姜蕾、熊波、李斌、万兴亚、樊未晨、孙晔、李洁言、方奕晗、唐勇林。每月一期随报进行的读者调查也坚持至今,成为本报历时最久的编读互动栏目。
从2005年7月起,作为新闻周刊出版的《青年调查》,每期都会选择3-4个最具新闻性、为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高度关注的选题,通过多个门户网站、主流新闻网站或专业调查通道,实施快拍(snap shot),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既有代表性数据、又有记者采访的调查性新闻报道。这些报道涉及高考制度、名校情绪、教育费用、四六级考试、就业机会、就业援助、就业歧视、职业瓶颈、职业伤害、公务员热、英语热等青年感兴趣的问题;也有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改革、医患关系、药品价格、养老金、公积金、所得税、利息税、生活负担、房价、物价、股市热、劳资博弈、贫富分化、垄断福利、行政浪费、产权意识、慈善意识、感恩意识、隐私保护、环境保护、生活幸福感等问题的民意表达。选秀、恶搞、网瘾、富人超生、偶像明星化、婚姻"起步价","零经验跳槽"、"三十难立"、"往下出溜的一代"等新的社会现象,"80后"、职场新生代、都市白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农村孤老、职业女性、农民工、城市中低收入者、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也相继进入我们的调查视野。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非关系的看法,内地人民对香港回归、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的评价和预期,也曾经是我们报道的焦点。
《青年调查》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长期坚持贴近青年受众,以创新性的独家民调为报道依据,追踪民生话题,代言青年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形成了鲜明特色,如2006年曾经推出《31.8%的房贷一族成房奴》,在媒体中第一次提出了"房奴"概念,还有如《"80后"--请别误读2亿青年》等,体现出"青年关注、关注青年"的独特视角。(社会调查部主任 马明洁)
选自中国青年报《报之道》
-
青年调查精华文章 回顾
-
- ·75.2%公众坦言会风转变效果关键看持久性[01-29]
- ·“口碑”可信度降低会让网购失去重要参照[01-29]
- ·民盟北京市委建议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网络交往环境[01-29]
- ·美国政府为建立网络过滤系统提供资金支持[01-29]
- ·我国近20年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01-24]
- ·76.2%受访者确认身边很多人有技能焦虑症[01-24]
- ·不明晰企业和监管部门责任 食品安全监管难见成效[01-24]
- ·网友热议“苦等红灯40分钟”[01-24]
- ·95.7%公众期待公车采购国产化出台强制规定[01-22]
- ·91.4%的人感觉上周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01-22]
- ·超六成受访者直言身边不少人“过劳肥”[01-22]
- ·在英国公众可以起诉环保部门不作为[01-22]
- ·88.1%2011届高职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01-17]
- ·七成公众确信美育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01-17]
- ·过度消费儿童造成的损害不亚于肉体侵害[01-17]
- ·网友指出现行职称评审使整个社会付出巨大成本[01-17]
- ·全国城镇民调:66%的人表示不能承受当前房价[01-15]
- ·69.3%受访者承诺转发微博会先审慎判断[01-15]
- ·逾八成受访者认同人人都应阶段性总结自己[01-15]
- ·在澳大利亚考驾照至少需要四年[01-15]
- ·学历越高求职越难 全国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01-10]
- ·80.9%受访者直言当下“家斗剧”过多过滥[01-10]
- ·宋红梅:儿科发展当务之急是解决医生流失问题[01-10]
- ·网友肯定假币道歉女 改错什么时候都不晚[01-10]
- ·87.6%受访者希望父母住进养老地产[01-09]
- ·全国民调探讨新年收入增长动力 四成人首选国家经济发展[01-09]
- ·在日本做养老项目软硬件缺一不可[01-09]
- ·86.0%受访者期待国家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12-25]
- ·美国医生收入和开药无关[12-25]
- ·6000万中小微企业切盼减负阳光照到“草根”[12-20]
- ·中国电影应该如何讲故事给世界听[12-20]
- ·为何84%的人自认被“大材小用”[12-20]
- ·地方非税收入突增可能影响国家结构性减税效果[12-20]
- ·英国人休假很少“一窝蜂”[12-18]
- ·近六成受访者确信图书馆不会在数字时代消失[12-18]
- ·95.2%受访者感叹当下社会缺失礼让精神[12-18]
- ·92.5%受访者直言现在“缺假”[12-18]
- ·马怀德:干部财产公开需要法律层面顶层设计[12-13]
- ·84.1%受访者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12-11]
- ·62.5%受访者感觉当前中国式陪读较普遍[12-11]
- ·76.5%受访者直言身边有很多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12-11]
- ·泰国拍电视门槛低普通人也能当大明星[12-11]
- ·73.6%受访者支持将艾滋病纳入大病医保[12-05]
- ·九成年轻人坦言罗阳式奉献激励了自己[12-05]
- ·加拿大图书馆是当地居民的文化休闲中心[12-05]
- ·超半数单身者接受通过婚恋网寻找伴侣[11-29]
- ·93.6%受访者认同交通信号是无声的法律[11-29]
- ·交通安全需要从我做起[11-29]
- ·77.8%公众期待有更多渠道参与反腐[11-27]
- ·近半数受访者网购时曾遇电商网站侵权[11-27]
- ·民调:86.7%受访者愿意向陌生人传递善意[11-27]
- ·纽约人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强[11-27]
- ·63.1%感觉媒体炒作贫富两极加剧了大多数人焦虑[11-20]
- ·没时间缺场地 民调显示仅26.8%受访者经常运动[11-20]
- ·体育运动是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11-20]
- ·87.5%受访者确认身边很多青年找工作“求稳”[11-20]
- ·赞别人诚信不如生活中自己诚信[11-15]
- ·纪委创新勤廉满意度调查有助反腐战线前移[11-15]
- ·66%受访者认为政府养老保障能让民众安心养老[11-13]
- ·86.4%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国家加大老人护理投入[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