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调查-这里报道民意
-
《青年调查》前身是1995年1月21日创刊的《调查·观察》专刊,这是国内新闻界第一块全国性民意调查报道专版。2004年6月改版,《调查·观察》更名为《舆情》。2005年7月更名为《青年调查》。
12年来,有十位同事先后担任过该版编辑,他们是马明洁、姜蕾、熊波、李斌、万兴亚、樊未晨、孙晔、李洁言、方奕晗、唐勇林。每月一期随报进行的读者调查也坚持至今,成为本报历时最久的编读互动栏目。
从2005年7月起,作为新闻周刊出版的《青年调查》,每期都会选择3-4个最具新闻性、为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高度关注的选题,通过多个门户网站、主流新闻网站或专业调查通道,实施快拍(snap shot),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既有代表性数据、又有记者采访的调查性新闻报道。这些报道涉及高考制度、名校情绪、教育费用、四六级考试、就业机会、就业援助、就业歧视、职业瓶颈、职业伤害、公务员热、英语热等青年感兴趣的问题;也有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改革、医患关系、药品价格、养老金、公积金、所得税、利息税、生活负担、房价、物价、股市热、劳资博弈、贫富分化、垄断福利、行政浪费、产权意识、慈善意识、感恩意识、隐私保护、环境保护、生活幸福感等问题的民意表达。选秀、恶搞、网瘾、富人超生、偶像明星化、婚姻"起步价","零经验跳槽"、"三十难立"、"往下出溜的一代"等新的社会现象,"80后"、职场新生代、都市白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农村孤老、职业女性、农民工、城市中低收入者、艾滋病患者等特殊群体,也相继进入我们的调查视野。中国公众对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非关系的看法,内地人民对香港回归、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的评价和预期,也曾经是我们报道的焦点。
《青年调查》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长期坚持贴近青年受众,以创新性的独家民调为报道依据,追踪民生话题,代言青年利益,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形成了鲜明特色,如2006年曾经推出《31.8%的房贷一族成房奴》,在媒体中第一次提出了"房奴"概念,还有如《"80后"--请别误读2亿青年》等,体现出"青年关注、关注青年"的独特视角。(社会调查部主任 马明洁)
选自中国青年报《报之道》
-
青年调查精华文章 回顾
-
- ·在智利超龄工作是普遍现象[11-13]
- ·51.5%的人认为理想职位不在高低[11-13]
- ·辜胜阻:城市要留住新生代农民工需因地制宜推行户籍改革[11-08]
- ·万名打工者调查:60.2%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成为新市民[11-08]
- ·网友热议学生体质三年连降问责教育局长[11-08]
- ·超四成受访者因手机软件遭遇个人信息泄露[11-07]
- ·在瑞典大学体验国际化教学环境[11-07]
- ·50.4%受访者直言所在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10-30]
- ·国际名牌屡耍大牌 92.9%受访者呼吁不惯它们坏毛病[10-30]
- ·诺贝尔奖让瑞典更加国际化[10-30]
- ·习惯“中国式接送”的家长为何难与孩子真正沟通[10-25]
- ·“中国式接送”透出的社会焦虑如何释放[10-25]
- ·99.7%受访者感到身边有年轻人在扛病[10-25]
- ·胡大一:退休了才顾健康是错误的人生设计[10-25]
- ·94.0%年轻人愿意带父母去做他们想做的事[10-23]
- ·74.7%基层打工者愿意为照顾父母回老家[10-23]
- ·芬兰人认为休假是为了更好工作[10-23]
-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国人规则意识集体淡漠[10-18]
- ·我们社会当下的问题就是敢做出头鸟的人太少[10-18]
- ·南京市总工会调查显示国企员工敬业度最低[10-18]
- ·我国抗菌药物滥用 阻击战需医患携手[10-11]
- ·无惊悚不新闻?网友呼吁制传恐慌者应承担责任[10-11]
- ·九成受访者痛批时下青春剧不接地气[10-11]
- ·为什么说艾滋病正在变成一种慢性病[10-11]
- ·97.5%的人认为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严重[10-09]
- ·74.8%所在城市拥堵严重 75.4%反对征收拥堵费[10-09]
- ·在新加坡买车要先购买“拥车证”[10-09]
- ·中纪委:当前反腐倡廉民调的重要性凸显[09-27]
- ·巴黎新建地标征求民意时间超过1个月[09-26]
- ·91.3%受访者直言当前城市建设浪费现象较多[09-26]
- ·“护工荒”蔓延 未来老龄化中国由谁护理[09-20]
- ·贵州省纪委:反腐败不能少了老百姓参与这一环[09-20]
- ·86%受访者认为当下银行霸王条款多[09-18]
- ·81.6%受访者认为当前身份证信息被过度收集[09-18]
- ·为客户保密和人性化服务是瑞士银行业繁荣之本[09-18]
- ·苏州尝试把基层权力关进民意的笼子[09-13]
- ·民工荒生源荒根源在于我国人口结构已变化[09-13]
- ·73.9%受访者支持教育部严惩论文作假[09-11]
- ·为何仅31.7%的人看好严治奥数[09-11]
- ·以色列科学家的创造力让人惊叹[09-11]
- ·幼儿园收费治理效果遭84.3%受访者否定[09-04]
- ·52.7%认为追逐高端数码产品助长青少年虚荣心[09-04]
- ·芬兰的幼儿园不“上课”[09-04]
- ·96.3%受访者认为当前车险理赔存在霸王条款[08-28]
- ·85.1%受访者称所在小区出现过“楼水水”[08-28]
- ·德国城市按百年发展规模规划排水设施[08-28]
- ·农村医生缺口53万人 愿去基层医院的医学生不足5%[08-23]
- ·61.1%受访者认为王安忆三嘱适合当下年轻人[08-23]
- ·网友呼吁不能让奥数像房价一样久治不衰[08-23]
- ·感染科医生建议人们不要在家里储备抗菌药[08-23]
- ·81.9%受访者坦言伦敦奥运会影响了自己[08-21]
- ·亟须赋予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公民与社区公民身份[08-21]
- ·为何七成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不优先录用海归[08-16]
- ·镀金时代结束 短期留学已成风险之路[08-16]
- ·62.9%受访者坦言当下年轻人很爱吹牛[08-16]
- ·千万不能让抗生素毁了一代人[08-16]
- ·82.4%受访者坦言今年尚未收到高温津贴[08-14]
- ·93.3%受访者支持对有争议判罚积极申诉[08-14]
- ·体育运动是日企员工工作的一部分[08-14]
- ·国内音乐节数量三年增159% 盈利的不到15%[08-09]